找到相关内容5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宗在西藏(2)

    北宗意者,众生本有觉性,如镜有明性,烦恼覆之不见,如镜有尘。若依师言教,息灭妄念,念尽则心性觉悟,无所不知;如磨拂昏尘,尘尽则镜体明净,无所不照( 《卍续藏》一一○,页 870,上 )。(注 107...各代表北宗禅与南宗禅的文句,就值得我们再三地省思︰ 一、北宗意者,众生本有觉性,如镜有明性,烦恼覆之不见,如镜有尘。若依师教,息灭妄念,念尽则心性觉悟,无所不知。(注 127) 二、一切众生本来...

    释慧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346583.html
  • 中国大陆禅宗研究十五年(1949——1964)

    门的重要依据,其主张的息灭妄念的方法与《起信》的止观法关系密切。对唐代东山一系的法师而言,“像旧本《起信》那样的固定廉洁,取为依据,未免太无灵活性而显得不够用了”,于是有人利用旧本而改订出新本《起信》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44693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[下](1)

    息灭妄念,念尽即本性圆明,如磨拂尘尽镜明,即物无不极。”]“尘”,即不净,也称客尘,尘垢。尘埃能附着于他物,使之污染,烦恼也能染污心灵,故以尘垢喻指烦恼。“拂尘”也是比喻。“看净”是静坐观看像虚空一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047070.html
  •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

    4)。这一推测很有道理,这里简略地征引其他经论加以证明。《达摩多罗禅经·修行方便道安般念退分》曰:观察无常断,离欲与灭尽。出息入息灭,是名修行胜。(大15,302中)据此,则出入息断灭确系安般禅之修行...

    宣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747146.html
  •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─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、看净的禅法

    叙列也。略叙七家,今初第一也,即五祖下,此宗秀大师为宗源,弟子普寂等大弘之。拂尘者,即彼本偈云:‘时时须拂拭,莫遣有尘埃’ (34) 是也。意云,众生本有觉性,如镜有明性;烦恼覆之,如镜之尘。息灭妄念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647156.html
  • 无我的轮回─ ─佛教的生死观

    本来就是息灭烦恼之火(就是这么简单,没有别的神奇,后期大乘佛法的形而上学,耗费了多少人的精力!但是纠缠于轮回、或以为佛教离了轮回就失去了根基,才是留给众生的最大烦恼)的意思。  “如来灭度后,不言有与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147497.html
  • 谈注释家与文法家对巴利文献的影响

    patipassaddhani abhabb’-uppattikani ban’-aggina daddhani. (这些覆障已被佛世尊所揭除、碎坏、舍断、离弃、断除、寂止、息灭,为智慧火燃烧净尽,不能再生。)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747507.html
  •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(1)

    谓密意依性说相教,即属息妄修心宗,依祖师言教,息灭妄念,念尽则心性觉悟,无所不知,无所不了;密意破相显性教,即属泯绝无寄宗,以内外一切泯绝,究竟空无所寄为空真如的思想;显示真心即性教,属于直显心性宗,以妄念本...

    杨政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347541.html
  • 四谛现观之略探──以《大毗婆沙论》及《清净道论》为主

    ︰  彼云何名为苦尽谛?所谓尽谛者,欲爱永尽无余,不复更造,是谓名为苦尽谛。20  可见这是指无明、欲爱等一切烦恼永断,一切苦皆消灭,灭尽、息灭之审实不谬的状态;换言之,这即是涅槃境地。21人类若能...

    释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947575.html
  • 吴汝钧著: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(1)

    的。心生是缘起的。心灭亦是缘起,即是,当适当的缘离去,心亦会随着息灭。我们对心,是无所得的。  智顗进一步提到,心如诸法一样,是虚幻的、虚空的,我们不应对之生着。我们不应执着于心,要从心解放开来,这样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847619.html